2025年具身智能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具身智能已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竞合的“关键领域”。
01 具身智能开启生态化发展新阶段
1、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具身智能作为学科交叉的天然载体,其发展依赖于传感器技术、仿生材料、控制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创新。例如触觉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需纳米材料与微电子技术突破。
这一过程不仅加速技术突破,更将催生智能仿生学、认知机器人学等新兴交叉学科。例如亿嘉和科技通过构建“智能+机械+材料”跨学科团队,研发出高自由度关节的RK100人形机器人,成功应用于能源高危场景,验证了多学科协同创新的产业化价值。
2、任务模型向广域基座演进
当前基于特定场景的小模型将向跨领域通用化基座模型升级,其关键在于构建大规模具身数据平台。具身智能需建立涵盖多模态感知、物理交互的开放数据集,通过海量实体交互数据训练出适应复杂场景的通用模型基座。
目前中国凭借全产业链数据优势,已建立全球蕞大具身智能数据集ARIO(300万条),为基座模型训练提供燃料。
3、虚实空间深度融合共生
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的闭环将成为技术迭代核心路径:虚拟空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能体快速训练,物理空间则提供真实反馈优化算法模型。
如特斯拉Optimus通过虚拟仿真实现运动控制算法迭代,其虚拟训练时长占开发周期的90%,实际部署后地形适应能力提升5倍,突破传统机器人“实验室-现实”性能鸿沟,使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获得类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4、应用边界指数级拓展
随着灵巧操作(<0.1mm精度)、多模态感知(触觉分辨率达0.5N)、集群协作(百台级机器人协同误差<1cm)等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将从工业制造向深海勘探、太空作业、微观手术等极端环境延伸。
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计,全球垂类AI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471亿美元,全球具身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其中工业制造作为关键领域,正在加速向智能化生产与全流程自动化方向迭代。
5、创新资源集聚式发展
人才、资本、政策将形成“三螺旋”驱动机制。高校重构“智能+机器人”跨学科培养体系,产业资本通过专项基金加速技术商业化,政府则通过创新园区构建“研发—中试—量产”生态闭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步渗透到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农业等众多领域,且社会对此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实现井喷式增长。
机器人的制造与研发、机器人的应用、机器人的维护与技术支持、机器人的销售与咨询等各个领域都亟需专业的人才。处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下的你我,去积极地拥抱这一学科和技术是当务之急。
UCL前沿机器人运动力学夏校项目不仅是一次学术与实践的深度体验,更是为高中生未来在申请相关专业背景支持和科技领域发展铺路的重要机会。
聚焦机器人领域的新技术与研究方向,依托浙江大学控制与工程学员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和英国UCL顶校资源,开设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究模块,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和核心技能,以适应未来成长与科技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未来科技领域的创新者。
02 关于UCL伦敦大学学院
以下为UCL机器人运动力学专业解读与前沿应用呈现:
全球综合排名与学科实力
1、QS世界大学排名(2024)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全球第9位(英国第2位,仅次于剑桥大学)。
● 工程技术大类:全球第7位,涵盖机器人相关学科(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
2、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2024)
● 计算机科学:全球第11位(英国第3位,次于牛津和剑桥)。
● 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影响力:UCL在机器学习、数据科学领域的论文引用率位列全球前1%。
3、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2023)
● 计算机科学:全球第14位。
● 人工智能:在“AI与图像处理”子领域中排名全球第8位。
4、CSRankings(计算机行业的权威排名榜单,2023)
● 人工智能领域:欧洲第1位。
●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全球第6位,位居牛津(第10)、剑桥(第12)之上。
● 机器人学(Robotics):全球第8位。
科研实力对比
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这两所大学都以其卓越的研究水平而闻名,特别是在技术、工程和医学等领域。
以下为两所学校在工程大类专业上的优势对比分析,涵盖学科排名、研究方向、资源设施和就业前景等关键维度:
总的来说,相比于专注本领域技术深化,偏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帝国理工的教学与科研风格,UCL科研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与创新,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上。
例如,UCL在神经科学启发AI、医疗AI、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其在科技与医学结合方面的巨大潜力。此外,UCL在仿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和医疗手术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人机交互、医疗应用方面的研究,使其在这些领域具有高端技术。
AI与计算机领域的优势
1、科研实力 Top
UCL的计算机科学系是英国早早成立的计算机系之一,其机器学习组(Gatsby Unit)与 人工智能中心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此外,DeepMind创始人 Demis Hassabis 为UCL校友,且DeepMind与UCL长期合作,主导多项AI前沿研究(如AlphaFold)。
2、跨学科融合
UCL注重将AI与 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结合,例如开发癌症早期诊断模型、研究人脑启发式算法(如UCL教授 Karl Friston的 “自由能原理”)。这样不仅增强了 AI 研究的多样性,也促进了实际应用的落地,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金融技术、智能交通等领域。
3、产业合作与资源
UCL与许多科技公司和行业Leader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与Google、Microsoft、Amazon 等公司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该校的AI 和计算机科学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术之外,也能与行业巨头接触,参与到实际应用的开发中。
4、前沿领域的创新
UCL在AI的前沿领域中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图像识别、自动化驾驶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积淀。例如,UCL的DeepMind是全球知名的 AI 公司之一,它的多项研究成果对全球AI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
UCL在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覆盖医疗、仿生、救灾等方向,部分代表性成果包括:
1、医疗机器人
● Versius手术机器人
UCL与剑桥医疗机器人公司(CMR Surgical)合作开发的微创手术系统,已应用于全球数百家医院,显著提升手术精度。
● 触觉反馈假肢
由UCL生物工程团队研发的智能假肢,通过机器学习模拟真实触觉,帮助截肢患者恢复精细动作控制。
2、仿生与生物启发机器人
● Soft Robotics(软体机器人)
UCL团队开发的章鱼仿生软体机器人,采用柔性材料和智能变形算法,可在狭小空间执行复杂任务(如管道检测)。
3、救灾与工业机器人
● 协作机器人(Cobot)
UCL和空客先进制造中心一起开发协作机器人加载设备实现适应性更强的、更加高效的结构测试,并在测试装置中预安装集成测量仪器 。
知名实验室与研究中心
UCL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依托多个跨学科实验室,核心机构包括:
1、UCL Robotics Institute
● 研究方向:涵盖医疗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自主系统等。
● 代表项目:与NASA合作的火星探测机器人导航算法开发。
2、触觉感知与人机交互实验室(Haptics Lab)
● 亮点:开发可模拟纹理触感的虚拟现实手套,应用于远程手术培训。
3、自主系统实验室(Autonomous Systems Lab)
● 研究方向:探索和解决机器人与人交互(例如,协作决策、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情感机器人)和机器人与环境交互(例如,传感、控制、映射、集群)中出现的挑战。
4、医疗机器人中心(Wellcome/EPSRC Centre for Surgical & Interventional Sciences)
● 研究方向:该中心旨在推进术中成像和传感、数据融合和提取、人机技术接口、组织建模、介入器械和手术导航方面的工程科学
● 创新案例:MRI兼容手术机器人,可在扫描过程中实时调整手术路径
03 关于UCL前沿机器人运动力学夏校
以下为UCL前沿机器人运动力学夏校场景实拍:
目标对象
适合8-12年级对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物理等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教学特点
二阶教学模式
夏校共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线下集训,学生在STEMHUB学习机器人学、机械原理、电子元件和基础编程等知识。第二阶段为“英国深化阶段”,学生在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深入研究舵机控制、腿式机器人设计和步态控制等,进行机器人运动力学的实践探索。
“教授”+“助教”
项目将由伦敦大学学院的行业专家领衔授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Top导师的学术造诣,并提供给到学生与导师的深入交流机会。与此同时,项目内还额外配备单独助教,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难点,确保良好的课程学习体验。
“理论”+实践“
课程中,学生不仅将学习到机器人相关概念、工具和核心原理,更需要在团队中深度协作,共同使用舵机来设计、组装和控制一个腿式机器人,并进行相关测试和步态的优化等一些列实践项目。
“语言”+“跨文化能力”
项目中,学生不仅能沉浸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中,更能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互动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时间地点
● 时间: 2025年7月30日-8月11日
● 地点:国内阶段: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 英国阶段:伦敦大学学院
报名与流程
● 填写项目报名表
● 项目组导师对申请者进行审核
● 通过审核后,签订协议,并支付全部费用
● 付费后,学员将收到通知,并在指定的时间参加线上行前指导
● 参与国内线下集训,结束后统一飞赴英国参与UCL夏校活动
UCL的夏校项目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不仅能够接触优质的机器人技术,还能在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中培养未来的科技Leader,开启属于你的科技未来!
如果想了解更多留学活动及资讯,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与我们联系:
1、可以点击咨询留学顾问,在线帮你解答留学相关问题;
2、或拨打华通留学官网咨询热线:021-51506887进行电话沟通;
3、更多留学相关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编辑信息#留学+姓名+电话#,我们会尽快联系你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