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学曾经在美国做过一年的交换生,是在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高中,算是比较荒凉的地方。那里看不到中国人,所以她需要每天都说英文,但是去了以后她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这个小镇上的居民、学校的老师、同学都不知道什么叫China!不知道China,也完全不认识。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交换生,自己有这个任务让大家认识到China。然后她就在第一个学期一边读书一边规划,想要设计一门课去让大家认识中国。
她把课程设计好以后,就去找校长谈,把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展示给校长,这里面包含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宗旨、教学结果、教学方法等等。她希望校长可以在这个学校里面开设一门叫做“认识中国”的课,而且让同学们把这个当成选修课,可以正式算学分的选修课。
听完她的介绍,校长觉得非常非常好,很赞成她去开这门课,让她去做老师。结果,在第二个学期的时候,这门课就正式开起来了,而且有12个同学选修了它,另外还来了一个老师来上课。
半年之内,她搭建了一个桥梁,通过正式的途径去向这个学校的老师、学生介绍中国,向他们传播中国的文化,同时还以一个教学者的角度去完成了一个课程的教授。
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去美国做交换生,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去做纯粹的交换生。像徐同学这样,可以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很好的阐述并加以传播的学生却很少很少,这样的处事方式不仅仅是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人格的特色之处。
当她看到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她会通过方方面面的准备,通过正式的渠道去争取机会,主动的解决这个问题。她可以在异国他乡有这样的思路和行动,最终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虽然这件事看上去比较小,但是却已经足以显示出她的特质,她具有领袖精神的特质。这种特质有时候不一定是要通过拿大奖、考第一来表现,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体现不平凡的特质,她就是这样一个从细节获得名校录取的学生。
最终,徐同学拿到了宾夕法尼亚的提前录取,这在中国学生里面是很难很难的,每年能够得到这种录取的内地学生不超过5个。
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ED)TOP8。